查看原文
其他

书评|周明刚:图画书中的“传统”与“现代”

周明刚 绘本教学 2021-05-26


“传统”与“现代”

——原创绘本“神奇故事”系列书评


文/周明刚

 

在给传统技法注入现代观念的同时,作者也有效地实验了传统表现方式在新情景、新文本、新趣味下的表达张力和艺术弹性。


进入新千年后,随着 80 后(包括 70 末)一代为人父人母,成为儿童教养的中坚,他们群体的童年记忆也成为影响儿童阅读选择的一种潜在力量。那些富于中国本土特色的早期动画和图文故事书在一代人的推波助澜下发酵为集体怀旧,同时潮水般涌入中国的外版图画书也对本土原创图画书创作相对滞后的局面构成了无形压力,这两者合力促成了当下本土图画书作者以坦诚开放心态受容外来作品的同时,也更加积极地去挖掘被遗忘的前人优秀遗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童话作家常立和书画家王登科合作的“神奇故事”系列水墨绘本的诞生正逢其时,这既是自 2007 年左右中国内地图画书市场爆发式增长以来的逻辑必然,也是本土作家在因应外来压力下的一次实验和突围。该系列作品接续了以陈秋草、高马得、詹同、张世明等名家为代表的早期水墨图文故事书的余绪,无形中也暗合了世纪初童年怀旧思潮,成为这一潮流中的回声。

 


简单接续、模拟前人技法并不难,如何在新的历史情境下有效使用这些技法,出之以新意, 以其构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图画书,并为当下的儿童所喜爱,这才是作家要直面的难点所在。在“学”与“似”之间突破艺术的生死之门,自然是极为复杂和艰难的过程,但是笔者以为,现代图画书常识的具备、儿童观念和文学意识的刷新是产生既有本土特色又以现代表达方式适应当下儿童阅读和教育需要的图画书作品的必然条件。

“神奇故事”系列作品在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结合上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图画是图画书得以成立的逻辑基础,也最能体现其文体特征和现代性。该系列作品图画作者以传统水墨技法构图造型,呈现富有民族特色的视觉符号,保持墨色丰富变化而产生的独特艺术效果并辅之以淡彩,具有浓郁的传统水墨画风。但画家也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其人物造型不同于早期水墨图文书的洒落蕴藉,而是更加夸张和谐趣,呈现出卡通化的效果。在某些方面,古今中外元素的嫁接和植入造成了混搭,形成现代感十足的拼贴和谐谑效果,弥补了传统水墨画童趣较弱的不足。

图画的现代性更明显地体现在作家对于现代图画书语言的把握和显著增强的叙事能力。整体来看,三部作品都从传统水墨画注重营造意境转向着力表现情节,即从静态化、诗化、散文化走向动态化、小说化、戏剧化。作者非常重视页面之间的叙事连接和逻辑贯通,使用了大量现代图画书语言,如跨页、页内分格、隐含细节与暗线情节、人物比例关系及多视角变换等,包括环衬的设计,都是传统图文故事书所不具备的。在给传统技法注入现代观念的同时,作者也有效地实验了传统表现方式在新情景、新文本、新趣味下的表达张力和艺术弹性。

 

 


文本是图画书确立艺术品质的依据和作家观念的载体,考察文本可以更明晰地看到作品的现代性。传统图文故事偏重于说教或知识的灌输,或将儿童矮化、简约化,惯于将一个平面的世界直接交付于儿童,忽视了童年世界的复杂性和多义性。“神奇故事”系列作品的文本则普遍呈现为三重意涵:学科知识、生活哲学和文学趣味。

仅以《魔术师的苹果》为例,就包含了质量产生的物理知识、如何获得生命质感和生活意义的哲学思考以及化用各种文学文化典故、意象后的文本拼贴、戏仿和解构等文学手法。这种意涵的多层次、多义性增加了图画书文本的厚度和密度, 也留下了很多可供读者玩味的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这样的写作正是一种现代文本意识的表达。

更重要的是,这种多意涵性大大超越了早期图文故事书文本指向的唯一性和单义性,而正对应了当代儿童世界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表现了作者对于现代儿童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真正将儿童看做复杂的、多位面的、不断成长中的儿童。无论是货币经济学、量子物理知识还是图腾崇拜文化,这些以传统儿童观和文学观检视不能或不便表现在儿童图画故事中的内容,却都以轻松谐趣的样貌被作者呈现出来,并进而转化成哲学的隐喻。这既是建立在充分信任儿童,信任他们对复杂文本的理解和未来成长中对文本的再理解的基础上,也需要作者本人深厚的学养储备和举重若轻的文学手腕做支撑。

换言之,即不矮化、不平面化和宠物化孩子,将儿童阅读看作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看做是种子而不是灵丹,这样的阅读才是着眼于未来的长效阅读,而这样的作品也才有可能成为长效和常销的书籍。正如常立对杨松作品的评价一样,“简单又深刻,有趣又脱俗”,这种美学风貌既可追溯到杨松、恩德、舒比格等前辈大师,也是作家本人一以贯之的自觉追求。

 


诚然,这样一次本土图画书的文本实验在图画语言的丰富性、图画叙事的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进步的空间,但这种貌似“复古”却又颇具先锋意味的探索,对于中文原创图画书创作的突破,及确立更具识别度的美学风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承续与变革之间, 体现了当代大陆图画书创作人的文化自觉和策略选择:经过现代艺术观念和童年意识的洗礼,以国际语法、中国语言讲述出更加美妙的现代童年故事。


文章来源

深圳特区报/2017 年/6 月/6 日/第 B12 版

理论周刊/读与思

周明刚:儿童文学研究者


小贴士

那些你不知道的关键词回复

关注公众号:


输入薇薇姐姐讲故事:可得薇薇姐姐讲故事系列的全部推送链接


输入投稿:可得向绘本教学投稿通道


输入视频资料:可得绘本大会视频资料链接


说了这么多,你不想试试吗?

更多精彩:

  1. 以敬畏心仰望自然,以无畏心面对成长 ——《南极小木屋》绘本导读

  2. 用笔描绘美丽中国年!

  3. 故事讲读|侯婉婷:《小精灵的飞翔梦》

  4. 薇薇姐姐讲故事|《许愿树巷的叶子》:不能没有你4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陈威然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绘本教学公众号!


以绘本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